大部分人在聽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幾個字之后,可能都沒什么概念,無法銜接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上去。但皮影戲,剪窗花,二十四節氣,針灸,書法,京劇等等大家一定是有所了解的——這些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祖先們留下的優秀傳統與技藝是需要智慧的后人傳承,以實現代代相傳的。2020年11月12日這一天,國際部九年級和初中國際班的同學們體驗了一番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上海本地的一項非遺技藝:上海絨繡。

什么是上海絨繡?
顧名思義,絨繡就是用羊絨在網眼麻布上刺繡的一種工藝。這項技術起源于西歐,在20世紀初期傳入上海。上海絨繡一般使用打點繡和十字繡的針法,使其具有精致、厚實、豐富而層次清晰的特點。上海絨繡不同于歐洲絨繡的是,它融入了中國傳統刺繡元素,可謂中西合璧。

有趣的體驗
在正式開始之前,指導老師先講述了上海絨繡的歷史由來,并介紹了四大名繡(湘繡,蜀繡,粵繡,蘇繡)。絨繡原本是上海教堂里的修女為打發時間做的,后來傳到了鄉間,在婦女們之間流行了起來。緊接著,老師又詳細說明了基礎的制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隨即,同學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大家繡得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有繡自己名字的,有繡畫的,更有將現代元素融入絨繡的。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地將梅花針插了又拉,生怕一不小心,便插錯了空洞。在這樣注意力高度集中之下,一個下午恍然間便過去了。看著第一次絨繡的成品,雖然簡樸,卻是做了一整個下午的“戰利品”,大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與此同時,也不由得對絨繡大師們創作的巨大而精巧萬分的作品產生深深的敬意。
【撰稿:9A 陳嘉儀;供圖:9A 張一安;指導老師:葛承程;審稿:王巍】
Recommended Posts